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霸笔记:第 7 章:妊娠、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

本章重点考核

重点内容为妊娠的诊断,孕期检查,产程划分及分娩期护理,产褥期妇女的护理,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、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、流产、输卵管妊娠、胎儿宫内窘迫、妊娠合并心脏病、妊 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,子宫破裂、产后出血以及羊水栓塞,为常考点,应熟练掌握。

学霸笔记 1.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、大阴唇、小阴唇、阴蒂和阴道前庭。

2.女性外阴最容易出现血肿的部位是大阴唇。 3.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、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。输卵管和卵巢合称附件。

4.子宫的四对韧带: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;阔韧带固定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;主韧带固定 宫颈防止子宫脱垂;子宫骶骨韧带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。

5.女性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输尿管、膀胱、尿道、阑尾和直肠。

6.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性,入口前后径平均长 11 cm;中骨盆平面(最窄)呈纵椭圆形, 坐骨棘间径平均长 10 cm;骨盆出口平面呈不在一个平面的两个三角形,坐骨结节间径平均 为 9 cm。

7.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标志。月经血暗红色,略呈碱性,不凝,超过 80 mL 为月经过多。 8.着床(植入):约在受精后第 6~7 日开始,11~12 日结束。 9.蜕膜:底蜕膜、包蜕膜和真蜕膜。
10.胎儿附属物包括:胎盘、胎膜、脐带、羊水。 11.胎盘由羊膜、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。

12.脐带内有一条静脉、两条动脉。
13.妊娠足月时,羊水量约 800 mL。妊娠中晚期,胎儿的尿液是羊水的主要来源。

14.妊娠 32~34 周,血容量达高峰。 15.停经:是妊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。 16.妊娠早期乳房增大、乳头乳晕着色。

17.超声检查:是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。
18.妊娠 18~20 周孕妇自觉有胎动,正常胎动每小时 3~5 次。

19.妊娠 18~20 周可听到胎心音。胎心音正常为 120~160 次/分。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; 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上方。

20.胎产式是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位置间的关系,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,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。最常见是枕左前和枕右前。

21.首次产前检查从确诊早孕时开始,一般孕妇产前检查约 10~12 次。 22.预产期的推算:按末次月经第 1 日算起,月份减 3 或加 9,日数加 7。

23.子宫收缩力是分娩的主要力量。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完成旋转及仰伸。 24.见红是临产开始可靠的标志。

25.临产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,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、宫口扩张和胎 先露下降。

26.第一产程初产妇约需 11~12 小时、经产妇约需 6~8 小时。

27.第二产程初产妇约需 1~2 小时、经产妇约需 1 小时或几分钟。

28.第三产程需 5~15 分钟,不超过 30 分钟。

29.初产妇宫口<3 cm,经产妇宫口<2 cm,且无禁忌症者可以灌肠。

30.听胎心:第一产程潜伏期 1~2 小时听一次、活跃期 15~30 分听一次;第二产程每 5~10 分钟听一次;一次听 1 分钟。

31.胎儿娩出后首要的处理措施是清理呼吸道。
32.产褥期一般为 6 周。
33.产后每 4~6 小时指导产妇排尿一次。
34.会阴水肿者可用 50%硫酸镁湿热敷;会阴伤口者健侧卧位;会阴切口 3~5 天拆线。 35.产褥期 1~3 天易心衰。

36.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。
37.分娩后 6 周进行产后复查。
38.发生于妊娠 12 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,发生在妊娠 12 周至不足 28 周者称晚期流产。 39.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主要的原因;子宫颈内口松弛是晚期流产的主要原因。 40.稽留流产——注意查凝血功能障碍。
41.子宫颈内口松弛者可在妊娠 14~18 周时行宫颈环扎术。 42.胎膜早破、绒毛膜羊膜炎为最多见的诱发早产的因素。 43.雌、孕激素比例失调、头盆不称、胎儿畸形、遗传等因素是导致过期妊娠的可能原因。

44.腹痛为输卵管异位妊娠就诊的首要症状。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为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。晕 厥休克和阴道出血不成正比。

45.阴道后穹隆饱满、宫颈举痛、子宫呈漂浮感是异位妊娠的主要体征。

46.后穹隆穿刺是最简单可靠的辅助检查。

47.手术治疗为主,非手术治疗为辅。

48.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三大特征为高血压、水肿、蛋白尿。

49.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。

50.子痫前期轻度:BP≥140/90 mmHg,尿蛋白≥0.3 g/24 h 或(+);子痫前期重度:BP≥ 160/110 mmHg 尿蛋白≥5.0 g/24 或(++)。产前子痫最多见。

51.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症中胎盘早剥最常见;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。 52.子痫患者应安置于单人暗室,减少刺激,以免诱发抽搐。首先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。

子痫控制抽搐后 2 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。 53.胎儿前肩娩出后应立即静脉推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,禁用麦角新碱。 54.无诱因、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。 55.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是剖宫产。 56.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伴阴道出血。

57.B 超检查胎盘与子宫壁间有边缘不清楚的液性暗区为典型现象。 58.羊水过多可能与糖尿病、胎儿畸形有关。
59.B 超检查: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。
60.腹膜腔穿刺放羊水一次不超过 1 500 mL,放羊水后腹部放置沙袋或加腹带包扎。 61.妊娠期羊水量少于 300 mL 为羊水过少。 62.双胎时在腹部不同部位可听到两个胎心音,且两者速率不一,相差大于 10 次/分。 63.当第一胎娩出后,立即断脐。

64.巨大儿护理:预防新生儿低血糖,生后 30 分钟监测血糖,于生后 1~2 小时开始喂糖水,

并尽早开奶。

65.急性胎儿窘迫,多发生在分娩期;慢性胎儿窘迫,多发生在妊娠晚期。

66.胎膜于临产前破裂者称为胎膜早破。

67.胎膜早破需立即取平卧位,并抬高臀部,禁止直立行走。

68.破膜后 12 小时以上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。

69.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。

70.妊娠合并心脏病分娩时避免产妇屏气用力;胎儿娩出后腹部应立即放置沙袋。宫缩剂禁 用麦角新碱。

71.妊娠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首选胰岛素。
72.妊娠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多见。 73.预防妊娠合并贫血应首选口服铁剂,同时补充维生素 C 或稀盐酸,在餐中或餐后服用。 74.总产程>24 小时称为滞产。总产程< 3 h 称为急产。
75.骨盆入口平面轻度狭窄可试产 2~4 小时。
76.漏斗骨盆应行剖宫产。
77.胎位异常以臀先露最多见。
78.臀位孕妇于孕 30 周后行胸膝卧位纠正胎位。 79.持续性枕横位、枕后位指导产妇采取侧俯卧位,过早屏气用力致宫颈水肿。 80.肩先露(横位)不能经阴道分娩。
81.胎儿娩出 24 小时内,阴道流血超过 500 mL 的为产后出血。
82.产后 2 小时是产后出血最易发生的时期,产妇应留在产房继续观察 2 小时。 83.分娩时出现羊水栓塞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,迅速纠正呼吸、循环衰竭。 84.近年来瘢痕子宫是引起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因素。 85.病理性缩复环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典型表现。

86.剖宫产的女性应 2 年后再怀孕。

87.分娩 24 小时后,在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的,称晚期产后出血。

表格对比记忆

表一 内生殖器的结构及临床意义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