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 章: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为麻疹、水痘、病毒性肝炎、艾滋病、猩红热、结核病。主要考查内容为最常见病因及诱因、主要临床表现、确诊检查项目、主要治疗方法及用药、护理措施。
学霸笔记
1.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: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,在诊断上检查病原体具有重要意义。 传染性: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。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时期称传染期,是 决定患者隔离期的重要依据。
流行病学特征:包括流行性、地方性和季节性。 免疫性。
2.根据传染性和危害性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。甲类:鼠疫,霍乱 2 种,一经诊断需 2 小 时内上报县级卫生疾控部门,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,传染性非典型肺炎,脊髓灰质炎,高 致病性禽流感 4 种按甲类管理。
3.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其次也可以通过 消化、密切接触等传播。麻疹的临床特征是:口腔麻疹黏膜斑(具有早期诊断价值)。麻疹 出诊顺序是:耳后发际→颈部、面部→躯干→四肢→手掌、足底。
4.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。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。病毒经 口、鼻侵入人体引发两次毒血症。预防疾病传播: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,至疱疹 全部结痂或出疹后 7 天止。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 3 周。
5.流行性腮腺炎病人:致病菌为腮腺炎病毒,人是唯一宿主。
6.病毒性肝炎 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是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;急、慢性乙肝患者、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经血液、 母婴、体液、性、密切接触传播。 甲型肝炎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。乙型肝炎以足够的休息、营养为主,辅以抗病毒治疗, 避免饮酒、过劳和损害肝的药物。
7.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(为主要传播途径);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;母婴传播以 及其他途径。隔离:应在执行血液、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,不能对其身体约束。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,主要感染 CD4+T 淋巴细胞。 早期抗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。 艾滋病患者应在执行血液、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。
8.流行性乙型脑炎:乙脑为人畜共患疾病,猪为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,蚊虫为主要传播媒 介,而三带喙库蚊是传播的主要媒介。
9.猩红热:以弥散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。少数起病后 1~5 周可发生变态反 应性风湿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。A 组乙型溶血性链菌球菌是本病的致病菌。
10.中毒性细菌性痢疾: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、 反复惊厥、嗜睡、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,病死率高,必须积极抢救。
11.肺结核:结核菌属分枝杆菌分为人型、牛型、鼠型等类型,人型结核杆菌是主要致病菌。 传染源为排菌的肺结核病人,主要经呼吸道传播,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食具感染。
12.结核性脑膜炎:简称结脑,是结核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,常为血行播散所致的全身 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,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。多见于 3 岁以内的婴幼儿,冬、 春季多见。
13.流行性感冒: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也是一种传染 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疾病。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 接触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