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重点考核
第 3 章:循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
重点内容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、药物治疗,胃溃疡的好发部位,出血的病情观察肝 硬化病人的护理、肝硬化的临床表现、并发症,腹水的治疗、肝性脑病的体征、使用乳果糖 的目的、灌肠液的选择、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、脱水性质和程度的判断、口服补液盐的张 力、重度脱水的治疗、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、辅助检查、治疗原则、卧位和饮食护理。
学霸笔记
1.阑尾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、外 1/3 交界处,称为麦氏点(McBureny 点)。阑 尾动脉属无侧支的终末动脉,缺血时易发生阑尾坏死。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
因。其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+右下腹麦氏点压痛、反跳痛。 2.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脏器。肝功能减退时,激素在体内积聚过多,可致肝掌、蜘蛛痣。
3.胆囊三角:肝总管、胆囊管和肝下缘构成胆囊三角(Calot 三角),是手术中易发生误伤的危 险区。
4.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,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。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 糖。
5.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。
6.慢性胃炎最常见病因:幽门螺杆菌感染。
7.质子泵抑制剂是抑酸最强止痛最好的药物(首选奥美拉唑)。
8.十二指肠溃疡常发生于空腹和午夜,可为进食所缓解(腹痛—进食—缓解+午夜痛),胃溃 疡常发生于餐后 0.5~1 小时持续,1~2 小时后缓解(进食—疼痛—缓解)。
9.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:出血、穿孔、幽门梗阻、癌变。其中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 发症,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。
10.首选检查方法是胃镜,与胃癌患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是胃镜+活检。
11.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特点为黏液脓血便:疼痛—便意—便后缓解,伴有里急后重感。
12.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检查是结肠镜;确诊检查是结肠镜+活检。
13.溃疡性结肠炎轻、中度首选柳氮磺吡啶;重度及暴发型首选糖皮质激素。灌肠给药时应 抬高臀部,取左侧卧位。
14.传统口服补液盐(ORS 液),用于治疗轻、中度脱水,无明显腹胀、无明显呕吐者。张力 为 2/3 张。
15.累计损失量=继续损失量+生理需要量,应在 12~16 小时输入,滴速约每小时 5 mL/kg。 16.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浓度<0.3%,严禁静脉推注。
17.小儿轻度脱水丢失体液占体重 3%~5%、中度 5%~10%、重度>10%。 18.肠梗阻的典型症状:“痛、呕、胀、痹”。 19.小儿肠套叠三大表现:腹痛、果酱样黏液血便和腹部腊肠样肿块。
20.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进食的标志为肠蠕动恢复,有肛门排气;术后患者麻醉清醒血压平 稳后应取半卧位,宜早期活动,促进肠蠕动恢复,避免肠粘连。
21.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(术后 3~5 天高热);最严重并发症是腹腔内大出血 (术后 24 小时内,结扎线松脱);腹腔脓肿(术后 5~7 天高热);肠瘘等。
22.腹外疝的主要病因为腹壁薄弱和腹内压力增高。
23.在我国,乙肝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最常见病因。基本病理改变是假小叶形成。肝 功能减退者可有肝病面容、厌油、食欲缺乏、黄疸;肝掌、蜘蛛痣、出血倾向和贫血等。
24.肝性脑病伴便秘者可口服或鼻饲 25%硫酸镁 30~60 mL 导泻,也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 灌肠,忌用肥皂水灌肠。
25.胆囊炎、胆囊结石的典型表现是胆绞痛(向右肩背部放射)+Murphy 征阳性。肝外胆管 结石的典型表现是夏科三联征(寒战发热+腹痛+黄疸)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表 现是雷诺五联征(夏科三联征+血压下降+意识障碍)。
26.胆道蛔虫病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剑突下钻顶样疼痛,大便可找到蛔虫卵。
27.急性胰腺炎主要是胆道疾病,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是腹痛,常在暴饮暴食或饮酒后突然 发生。淀粉酶测定是诊断胰腺炎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。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超过正常值 3 倍可确诊急性胰腺炎;但淀粉酶的高低与胰腺坏死程度不平行。血钙低于 2.0 mmol/L 常 提示病情严重。急性期应卧床休息,取弯腰屈膝侧卧位,禁用吗啡,以免引起 Oddi 括约肌 痉挛。
28.上消化道出血量评估:粪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>5 mL;出现黑粪表明出血量在 50~100 mL 以上;胃内积血达 250~300 mL 时可引起呕血。
29.内镜既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,也是急诊止血的首选措施。一般在上消化 道出血后 24~48 小时内进行。
30.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出血者,需要输血时,应输新鲜血液,库存血易诱发 肝性脑病。
31.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阑尾炎。 32.外科腹痛的特点是先有腹痛,后出现发热,常伴有腹膜刺激征。 33.禁食、胃肠减压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措施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