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重点考核
第 1 章: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
重点内容为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、消毒法、无菌操作技术、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、生命 体征的评估、常见热型及疾病表现、脉搏测量方法、异常呼吸及其表现、测量血压的注意事 项、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、皮内注射法、青霉素过敏试验、病情观察与危重病人的抢救; 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;血清电解质检查、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等。
学霸笔记
1.护理诊断
现存的:是对护理对象现存的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反应的描述。 高危的:有...危险的护理诊断就是对这一类问题的描述。
健康的:是对护理对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潜能的描述。
2. 锐器伤防护措施
★使用后的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,须及时并直接放入耐刺、防渗漏的锐器盒内,以 防被刺伤。锐器盒要有明显标志。 ★紧急处理方法: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,挤出伤口的血液,禁止进行伤口 局部挤压或按压,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,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;用等渗盐水冲洗黏膜。 用 0.5%碘伏或 75%乙醇消毒伤口,并包扎。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。
3.门诊护理工作
做到先预检分诊,再指导病人挂号就诊。 ★如遇高热、剧痛、呼吸困难、出血、休克等病人,应立即采取措施,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 诊室处理;对病情较严重者、年老体弱者,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。 ★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,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好疫情报告。
4.急诊护理工作
★预检分诊:遇有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;遇意外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 及医务部;遇有法律纠纷、刑事案件、交通事故等应立即通知保卫部门或与公安部门取得联 系,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。 ★抢救工作:一切抢救物品做到“五定”,即定数量品种、定点安置、定人保管、定期消毒灭菌 和定期检查维修,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 100%。
5.病室温度和湿度
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 18~22 °C;婴儿室、手术室、产房等,室温调高至 22~24 °C为宜。 病室相对湿度以 50%~60%为宜。通风:每次 30 分钟左右。
6.热力消毒灭菌法
★燃烧法:常用于无需保留的污染物品,如污染的纸张,破伤风梭菌、炭疽杆菌、铜绿假单胞 菌等特殊感染的敷料等,不适用于锐利刀剪的消毒,避免锋刃变钝; ★干烤法:用于油剂、粉剂、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,灭菌时箱温 160 °C,2 小时;箱温 170 °C,1 小时;180 °C ,30 min。
★煮沸消毒法
外科手术器械不宜用此法。
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消毒时间, 15 min 可杀灭多数细菌芽胞(杀灭破伤风梭菌芽胞需要煮沸 60 min)。水中加入碳酸氢钠可提高消毒灭菌效果。金属、搪瓷及玻璃类物品应放入冷水中, 橡胶类物品需在水沸腾后放入。 ★压力蒸汽灭菌法:医院最常用的灭菌方法,不宜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。
7.无菌技术
★无菌持物钳
保存:湿式保存法: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 2~3 cm 或镊子长度的 1/2,持物轴节打开; 使用:远处取用无菌物品时,应将无菌持物钳放在无菌罐中一同移至操作处,就近使用;不可 夹取油纱布或进行换药操作。
★无菌手套的使用
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,戴好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内面。项目有效期无菌持物钳 湿式保存
★普通病房:7 天
★手术室、门诊换药室、注射室:1 天
★干燥保存:4~8 小时项目有效期无菌持物钳湿式保存: 普通病房:7 天
手术室、门诊换药室、注射室:1 天
干燥保存:4~8 小时
8.隔离区域的划分
★清洁区: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,包括治疗室、配餐室、更衣室、值班室、库房等以及 隔离病区以外的地区。 ★半污染区: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,包括医护办公室、病区内走廊、检验室等。 ★污染区: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区,包括病房、患者卫生间、浴室等。
9.分级护理
★特级护理:适用于病情危重,需随时观察者,24 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。 ★ 一级护理:适用于病情较重,绝对卧床患者,每 1 小时巡视患者一次。
10.常用卧位
★中凹卧位:适用休克病人 ★侧卧位:适用灌肠,肛门检查;配合胃镜、肠镜检查;预防压疮 。 ★半坐卧位:适用急性左心衰、心肺疾病所致呼吸困难、腹盆腔术后或有炎症、腹部术后病 人、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。 ★端坐位:适用心力衰竭、心包积液、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病人。 ★膝胸位:适用肛门、直肠、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治疗;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;促进产后子 宫复原。